优化师必看!Facebook广告扩量怎么才能“广而精,快准狠”?

作为一名FB投手,可能连睡觉做梦都在想自己的广告组什么时候才能起量。

虽然Facebook广告起量很“香”,但由于扩量就崩简直是“无法想象”。对于优化师来说,Facebook广告扩量就像打开了一个盲盒。你永远不知道预算增加后会发生什么。有的广告组一飞冲天,然后带着全场飞;有些广告组“一飞冲天”,然后就彻底GG。

今天就给各位优化师分享一些可以让你在Facebook广告上“赢麻了”的小秘诀!

多次成功测试出来的出价策略,上传结构,优化策略往往多个产品都会比较适用,导致会长期坚持使用这一套方法论,不愿意改变。其实我们投放过程中特别容易走的一个误区,并不一定这个方法不对,毕竟多次验证出来的方法肯定最安全,目标是稳定的价格和量级投放,

但是如果都是同样的方法和出价策略,那么一定会有一部分人群没被覆盖到。最典型的是出价,不同出价意味着覆盖到不同价值的用户。因此本期内容小维从优化师应该具备的扩量思维出发,总结了以下在扩量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点:

用户群体

拓展用户群体,除了拓展区域以外,定位这块可以细分受众,多样化定位,也可以考虑细分事件优化,细分不同类型优化系列。

定位细分的话,以Facebook为例,通投,兴趣行为,类似受众等不同定位方式都可以进行同时投放,方便触达不同的用户群体。其中,兴趣定位和类似受众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直播类产品,兴趣定位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定位美食类爱好者和户外爱好者等不同的群体;类似受众不仅可以分为不同的种子用户群体,还可以将不同群体组合投放等。

如果平时是通投的产品,扩大受众的时候就可以考虑通投的同时分一些预算像这样细分;如果是平时是细分投放的产品,扩大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少部分通投的情况下进一步细分受众。不用担心细分受众缩小了用户定位范围,如果多角度去细分也是多样化定位和快速覆盖目标用户群体的一种方法。

出价和预算

既然要拓展用户,预算和出价提升是必不可少的。这里主要是提醒一下新手小伙伴注意挑战的幅度和频率,出价和预算的幅度都不建议一次性调整过大,尤其iOS还是有72小时的回传延迟,调整幅度过大或者过于频繁都不利于数据的观察,建议最快隔1-2天调整1次,调整幅度不要超过20%,一次只调整一个地方,方便观察调整后情况并做出下一步动作,尽可能避免学习失败导致的预算不升反降的情况。

其次,不同出价意味着触及到不同的人群,如果固定的bid模式,必然会导致有一部分人群在扩量过程中无法触及。所以可以考虑在常规方法投放过程中再搭配一部分lowest cost,这部分在单价可控范围内限定预算规模。需要特别注意,打开lowest cost基本有点饮鸩止渴的感觉,如果让lowest cost的预算消耗特别大之后,你很难再跑起来其他手动出价,导致整体价格受到大盘影响巨大,当大盘整体的ecpm上升时候你自动出价的广告单价会迅速飙升。

目前优化大牛爱用处理方法是严格限定实际cpi,不允许超过手动出价跑出来的均价,通过调解预算控制整体单价和量级,好在我们这部分工作已经由程序实现,只需要设定好目标价格,程序会在目标价格区间严格控制自动出价预算。

再营销

除了跑新户之外,可以在针对已经下载过但是不活跃的人群再做投放,这个花不掉多少钱,但实际效果会是非常明显,可惜现在没有特别合适的工具能评估再营销效果。

投放目标

Facebook给用户人群划分时候,喜欢点粉丝赞的,喜欢下载APP,喜欢下单买货,喜欢打游戏充值....不同的人群都是有一个人群池,如果你常年投放下载APP为目标的广告,那么一定会有一部分用户下载APP意愿不强烈,但是愿意完成APP下载后的某些行为的人群,你没有在第一时间覆盖到(注意不是覆盖不到,而是在覆盖的时候并没有优先)。

所以在投放过程中除了设置APP下载的系列之外,还可以设置AEO的系列,去跑一些比较靠前的event,比如用户注册。如果本身就是游戏或者其他付费内购的产品,必然是已经设置了不同的AEO系列。

多素材测试

素材这块也是每个优化师都一直在重点优化的地方,拓量期建议素材方向尽可能的细节化多样化,不怕素材多,就怕素材不够,素材这块尽可能多多益善。考虑下不同深度的用户群体的特点和喜好,针对产品的新手功能和特别卖点都需要重点进行细化。

应用类以直播为例,直播工具,除了直播之外还有看播的,拓展直播和看播这两个角度的素材就会有所不同,看播的话,不同兴趣爱好的看播内容也会有不同,虽然广告上来说,直播美女都是受人欢迎的,在拓量期,其他内容的素材也可以尝试一下,比如说看不同国家的人直播,直播赚钱,直播交友,搞笑直播,才艺直播等,说不定就能找到一个点能有不错的效果。

通过不同素材角度的测试,找到一些好的方向以后,就需要不断的放大这些素材点,不断地去拓展和细化。

这里需要提一下,如果素材很好,要不要复制的问题,其实个人觉得也要看情况。有的时候复制以后几个系列都很火,有的时候一复制两个系列都废了,建议结合当前定位的用户体量来判断,或者干脆尽可能的要么素材差异化要么定位差异化来避免这种情况。没有选择上的对错,产品和情况不同,都可以去尝试。

对于优秀素材的再拓展,可以从细节变化,内容模仿,套路模仿,风格模仿,表现形式模仿等不同的角度去延伸,找到不同的素材点下用户最接受的那类素材。